2025-04-27 21:02:38
央广网湖州1月28日消息(记者 项楠)今年是“两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,这个春节,记者来到“两山”发源地——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,只见彩带、灯笼已将村庄装点一新,为绿水青山间增添了一抹喜庆之色。
“放鞭炮、杀年猪、打年糕这是我们过去的年俗,现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经营土特产、民宿,以新年俗迎接这波新春红利。”2005年以来,余村村民潘春林在村里开起农家乐、办起民宿,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布草清洗、配送企业和旅行社。“这段时间主要是做一些年关收尾的工作,让员工休整一下,接下来要有的忙了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。”
潘春林回忆,虽然家里有“矿”的余村,二十多年前就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,不过因为粉尘漫天、矿场开发过程中时有伤人亡人事故发生,村民的生活并不幸福。“那时大家并不开心,甚至村里的男孩子,有钱都讨不到老婆。”
而当村里走起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发展之路,潘春林就预感到“余村的春天来了!”“当时我想,余村要是成了景区,能吸引来几万就已经相当了不得了。谁承想我们一个4A级景区,一年能够接待100多万名游客!”潘春林激动地说。
这个春节,潘春林的民宿将从正月初一经营到正月初五,虽然客房价格涨到了300多元每晚,但预订率早已超过了80%,忙碌可见一斑。“加上散客入住,这个春节,光是住宿就至少能带来超30000元的收入。”
为了让顾客在余村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、年的喜庆以及余村的乡土味道,潘春林早早地采买了年宵花、备好了当地特色食材、腌好了咸肉。而在他的“春林山庄”,一部4层楼高的观光电梯最是惹眼。
“现在来我们这儿玩的游客,留宿时间越来越长,行李越带越多,考虑到他们住宿的方便,去年底我们特地投入了二十多万加装了这部电梯。”一部观光电梯,折射出的不只是潘春林对游客住宿体验的关心,更是他对余村这片绿水青山的自豪与自信。“现在走在余村随手一拍都是风景,我们现在也是万事俱备,只等客来!”
有别于“70后”潘春林以民宿为核心的产业链发展模式,2023年返乡创业的“90后”俞佳慧则希望挖掘开发出更多余村的生态资源与故事。
“过年前,我打算在这片竹林的下方,种上月季花与绣球花,等到六七月份项目正式对外开放的时候,这里一定特别漂亮。”在余村一片近百亩的竹林,俞佳慧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当下正着力推进的竹林项目,近段时间,几乎每天,她都会到项目现场逛一逛、看一看。
按照预想,该片区域将在不破坏原始风貌的前提下,设置竹屋、小桥、流水、花丛、草坪等景观节点,为游客提供古风打卡、团建娱乐等休闲场景。
俞佳慧分享,自从2013年父亲俞金宝在村里赚到“绿水青山”的第一桶金起,她便打定了回乡发展的主意。
无论是2023年返乡将家里的葡萄园改造成供游客体验田园风情、回味乡愁记忆的农场,还是斥资60余万元承包百亩竹林开发文旅项目,俞佳慧的决定看似任性,实则不然。“村里乃至整个安吉的民宿、村咖赛道都已经足够‘卷’了,我希望能为游客留在余村找到更多理由。”
这个春节,俞佳慧除了每天到竹林项目走走看看,为年后的开工建设查漏补缺外,更多的时间则是留在“与余农场”,为前来体验的游客奉上一杯安吉白茶,烤上一炉“乡”味浓郁的糍粑、橘子与地瓜,呈上一幅生动的绿美田园画卷。“特别享受当下的工作与休息状态。”俞佳慧说。
相比于俞佳慧的理性,她的父亲俞金宝则处处透露出对女儿的宠溺,前不久亲自动手为竹林项目搭建了两间木屋。“无论是家里,还是村里,未来还是得靠年轻人,她对于回家发展有热情,我肯定全力支持。”俞金宝说。
在余村,像俞金宝这样“宠溺”子女的长辈不在少数,如俞佳慧一般志在家乡的青年不是个例。
20年间在“两山”理念的指引下,“余村”从4.86平方公里的小余村,延展到245平方公里的“大余村”;村民在绿水青山间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密码,奔“富”的道路越走越宽;青年在乡村寻到了大展拳脚的舞台,也成为乡村发展的希望与未来。
余村村民过年忙,忙得自在、忙得自豪、忙得幸福。采访中,他们的言语总是透着自信,始终相信他们的双手能够开创出不一般的未来,也相信余村的发展会带着他们奔向更加幸福的未来。
作为浙江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典型代表,余村正大步向前,引领浙江乃至全国更多的乡村共同探索生态发展之路的未来。